鈣片可能增加心臟病風險!要防骨鬆不如多吃洋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钙片吃太多,更容易罹患心脏病!平常多吃洋葱,可以帮助减少骨钙流失。研究指出,洋葱预防骨质流失的效果,甚至比治疗骨松的药物还要好。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根据调查,台湾人的钙质摄取量普遍不足,女性平均每天摄取的钙质才536毫克,男性则为611毫克。而国健署建议18岁以上每人每日钙的足够摄取量应在1,000毫克才足够。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用天然的饮食补钙,比直接吃钙质补充剂好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如何补充钙质呢?我建议大家,平常要多摄取天然含钙的食物来补充钙质,因为服用钙质补充剂会让血中的钙浓度出现「瞬间上升」(flooding effect)的现象,反而对心血管造成负担;反之, 若是从奶类、坚果、豆制品和叶菜类中均衡摄取钙质,由于身体必须有吸收及代谢的时间,就不容易瞬间造成心血管的负担。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经常吃钙质补充剂, 易造成动脉硬化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根据2016年10月11日美国约翰.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发表在《美国心脏协会期刊》(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)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,与食用新鲜含钙食材来补充钙质的人相比,服用钙质补充剂的人,动脉硬化斑块(plaque)沉积的情况较多,心脏病的风险亦有显著提高的情形。参与研究调查的受测者中,共有46% 服用钙质补充剂,与不服用钙质补充剂的人相比,血管钙化的机率足足增加了22%。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受测者共有2,742名年龄介于45到84岁间的成人,研究期间持续长达10年。研究人员依据每位受测者的日常饮食与服用钙质补充剂的习惯,将他们分组,10年后将各组受测者的CT结果比较后发现,钙摄取总量最高的受测者(每天从新鲜食材摄取1400毫克以上),与最低的受测者(每天从新鲜食材摄取400毫克以下)相比,血管钙化机率(也就是心脏病风险)降低了27%。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由研究结果推论,当钙的摄取是来自于天然食物时,摄取量充足就越能避免心脏病。但是,当钙的摄取是来自于补充剂,超量摄取时心脏病的风险反而就会增加。人体器官显然能够区分钙质来源为天然的食物或是补充剂,而肠胃道在消化和吸收钙质补充剂时,血中钙含量也会因此瞬间大量上升,虽然此时, 身体也拼死命的迅速恢复血钙浓度的平稳,但是动脉硬化斑块沉积的情形已经逐渐增加,长此以往,就会造成血管钙化,最后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生。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另外,2005年5月份由瑞士伯恩大学(University of Bern)发表在《农业与食品化学期刊》(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)的研究指出,洋葱内的活性成分GPCS(γ-l-glutamyl- trans-S-1-propenyl-l-cysteine sulfoxide),可以抑制蚀骨细胞(osteoclast)的活性,有效减缓骨钙流失。所以平常多吃洋葱,可以帮助减少骨钙流失。文章中指出,洋葱预防骨质流失的效果,甚至比治疗骨松的药物还要好。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05年11月份由英国医学会人类营养研究中心(MRC Human Nutrition Research)发表在《英国营养学期刊》(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)的研究报告也指出,洋葱内含有微量元素--矽(silicon),矽可以促进骨胶原生成,主要是因为矽本身就是胶原蛋白的辅助因子,也是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,所以对于骨质的生成及留住骨本具极佳功效。矽还可以与钙及维生素D3产生协同作用,促进骨细胞生成,增加骨密度。所以一天摄取200公克左右,大概是一颗洋葱的分量,就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。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建议大家,去医院自费做骨质密度检测,目前临床上测量骨质密度是以T值来表示。没有骨松者(T > -1),就不需要补充钙片,注意日常生活的均衡饮食就好;如果有骨松的病人(T < -2.5 )或是已经骨折的病人,则必须听从医师指示服药,每种药物皆有其适应症与副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