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
人体共有206块骨骼,依外形可分为长骨、短骨、扁平骨和不规则骨等。骨骼的外层是「皮质骨」(cortical),含有板层结构,其间含有细胞,因其结构致密,又称之为「致密骨」(compact bone);骨骼的内层则是「枝状骨」 ,富含骨小梁(trabecular),在骨小梁的表面则有「造骨细胞」(osteoblast, OB)和「蚀骨细胞」(osteoclast, OC),其像海绵状,因此又称为「海绵骨」(spongy bone)。体内约有80%的骨量属于皮质骨,但身体各部位的骨骼所含皮质骨与海绵骨的比例并不相同,例如脊椎骨含有50-75%的海绵骨,而股骨则只有约20%是属海绵骨,且主要是分布在两端。
一、骨骼的代谢
由于海绵骨的表面积较大,所以骨骼的代谢速率较快,当骨骼因某因素而产生骨质流失时,主要的流失部位即在海绵骨,在一般的代谢情况下,每年约有25%的海绵骨被分解和更新, 但只有约3%的皮质骨会被新陈代谢。这也是何以脊椎骨较易发生骨质疏松,造成身高变矮或驼背的原因;又由于股骨的海绵骨分布在两端,因此年轻人骨质较致密,若因撞击而产生骨折时,常折断在股骨的中央部位,但若已年老发生骨质流失之后,当跌倒而骨折时,则常发生在股骨的两端,尤其断裂在与骨盘连接的位置,而很难医治和恢复。
骨骼的成分可分为有机质与无机质。有机质部分包括了骨基质和细胞,骨基质中有95是胶原蛋白,另5的非胶原蛋白质对骨骼的矿物质化(mineralization)很重要,而细胞主要有OB、OC和骨细胞(osteocyte )三种;无机质中主要有磷酸钙,其他还有碳酸盐、钠、镁、钾、氟化物和氯化物等。
骨骼的细胞可分为OB、OC和骨细胞三种。其中之OB主要在进行胶原蛋白(collagen)和基质(ground substances)之形成,以及负责大部分之骨矿物质化(bone mineralization)。然而当OB被骨间质(bone matrix)包围,会逐渐缩小体积而变成骨细胞。在一般骨骼中,骨细胞含量稳定,其内之胞器(organelles)含量少,仅含少量之粒腺体(mitochondria)和高基氏体(Gorgi apparatus),代谢力不旺盛。 OC较大、多核,且具多量的粒腺体和溶小体(lysosome),显示其进行异化作用和骨骼回收的能力相当强;其细胞膜含有丰富的皱褶,具有电化学极化性,可使细胞膜之渗透压改变,而得以摄入断裂的胶原蛋白和hydroxyapatite,并加以消化。
骨骼无论在成长期或成年期,一直不断地由OC进行骨质分解,而由OB进行重造。当重造的速率大于分解时,则骨骼会变得较长、较宽或较致密;而当分解速率大于重造时,则骨质就会逐渐流失(bone loss)而疏松。通常在成长期,骨骼主要会增长,而在青春末期时,长骨之骨垢(epiphyses)与骨干(diaphyses)愈合在一起之后,大约再经2-3年,骨骼就不再增长,因此,身高也就不再增加了。但在此年龄之后,若营养状态良好,也保持适当的抗阻力运动,则骨质的重造仍然继续维持大于骨质的分解,因此骨质的密度仍会持续增加。当生理状态良好时,此现象可持续至35-40岁左右,而达一生中骨质量之最高点(peak bone mass),但过了45岁之后,尤其女性在刚停经后的连续5年,骨质之分解会明显大于重造,以致造成骨质流失,骨质密度下降,严重时会引起骨质疏松症(osteoporosis)。
二、营养对骨骼代谢的影响
由于人体的骨骼并非是无生命现象的架子而已,而是终生不断地分解与重造(remodeling),因此若只测量当时的密度,并不能真正了解骨骼新陈代谢的实际情况,而得以及时设法加以改善。骨质流失是一种无症候的生理现象,尽管骨质流失了20-30%,甚至超过此数值,若无骨折,很难被察觉到。即使是测其骨质密度,则必须该密度已有明显下降才能被察觉,而此时骨质已流失某相当程度了,很难补救。然而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适当简易之骨骼新陈代谢的生化指标,以便及早诊断其骨骼的生理代谢(turnover)状况。因此在营养生理上,能够提供促进骨骼重造的营养素,亦常作为加强骨质密度的重要保健方法。
营养素之所以会被认为与骨质疏松症有关,主要是因骨骼构造中的有机质为蛋白质,而无机质为多种矿物盐沉淀组成,因此如饮食中之某些营养素量不适当时,会影响骨骼代谢之平衡,而造成骨质流失。在所有的营养素中,通常钙质被认为对骨骼的结构与代谢最为重要,也最是一般人所较易缺乏而影响到骨骼的健康。
当饮食中钙摄取量偏低时,身体会产生负钙平衡。当血液中之钙离子浓度偏低(<10 mg/dL)时,会刺激增加副甲状腺激素(PTH)之分泌,而PTH可刺激肾脏内的活化使25-(OH)-D3转变成具生理活性之1,25-(OH)2-D3,然后PTH和1,25-(OH)2-D3共同改变了骨骼中hydroxyapatite的离子价,此现象导致使orthophosphate转变成pyrophosphate,以致hydroxyapatite变得易解离而排出钙离子,来提升血液中钙离子浓度,此生理现象称为骨质回收(bone resorption)。此生理机制虽能用来维持血液中钙离子浓度的恒定,但亦造成骨质的流失,持续的流失会导致骨质的疏松。体内负钙平衡的发生,并不单是饮食中缺钙才会发生,例如激素分泌的不正常或维生素D的缺乏等,都会导致骨钙的负平衡,而引发骨质的疏松。